
海盐:沧海桑田酿新味
▲游人观赏海盐日出。 海盐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邬焕庆 李平 唐弢)一粒小小的海盐,浸润着沧海桑田的滋味;
一座叫海盐的县城,更有它百转千回的味道。
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的千年古县——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千年潮涌不息。勇立潮头、坚韧生长镌刻在这座时时受海潮冲击的城市基因里。从“一把剪刀剪开中国城镇企业改革序幕”的步鑫生,到依托秦山核电资源发展“核药”产业,再到守护盐文化、海塘文化、黄酒文化,走“名人+文旅融合”道路,海盐县正用改革配方、科技火候、人文窖藏,在杭州湾北岸“酿造”新时代老海盐的“新味道”。
改革的味道:永不停歇的“改革之城”
在海盐县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蝴蝶岛中央,坐落着一座面积251平方米的建筑,内部展陈着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的相关文书、实物等资料300多件、照片208张,以及报道步鑫生改革事迹的各类报纸69份、刊物11册。一张张照片,一篇篇报道,形象地展现了“改革先锋”步鑫生“一把剪刀剪开中国城镇企业改革序幕”的人物事迹。
“步鑫生是1981年出任海盐衬衫总厂厂长的,当时工厂主要承担代加工任务,因为经营较为僵化,人浮于事,企业濒临破产。”曾任海盐衬衫总厂副厂长的冯海春回忆说,面对这种困局,步鑫生上任后,对衬衫总厂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奖金分配制度;将三分之一的行政人员安排去充实生产一线;对屡教不改的“懒散”职工坚决辞退等。
这一套改革“杀手锏”下来,1983年,海盐衬衫总厂一跃成为海盐县首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浙江省最大的专业衬衫厂;到1985年,全厂职工已经超1000人。
“除了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他的经营理念也非常超前。例如提出‘靠牌子吃饭能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垮台’的经营理念,让我们甩掉‘产品包销’拐棍,自己打市场。”冯海春说,步鑫生“宁可被争议,绝不庸碌过”“不坐等政策喂饭,主动闯关”的改革精神永远值得被铭记。
2015年,81岁的改革先锋步鑫生,在家乡海盐去世。而他的改革精神像一颗种子,在海盐这片蓬勃发展的热土上生根发芽,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创业创新浪潮。
“2025年上半年,海盐新增市场经营主体2661家,同比增长12.04%,增速位列嘉兴第一;新增个体工商户1700家,同比增长16.28%,增速位列嘉兴第一。这些数据,不仅是海盐市场活力的直观体现,更折射出其背后营商环境优化所释放的强大动能。”海盐县市场监管局局长朱玮说。
唯创新者强,唯改革者胜。近年来,海盐县持续用好改革创新这把“金钥匙”,累计承接国家级改革试验任务26项、省级重要改革试点193项,获评全省改革突破奖5项,成功入选全国首个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国首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等,走出了一条依靠改革创新增动能、强势能、提效能的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海盐县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5家,总量居省市前列,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近1500亿元,先后入选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工业、创新、投资潜力、营商环境、城乡统筹等多个全国百强(佳),并逐年实现位次前移。
科技的味道:从“核电基地”到“核药之都”
2025年,地处嘉兴市海盐县的秦山核电站迎来开工建设40周年。这座中国大陆核电的“摇篮”,如今不仅发电,更生产出能靶向摧毁癌细胞的医用同位素。
“以医用同位素为原料生产的放射性药品在肝癌、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癌等恶性肿瘤诊疗过程中具有精准性强、副作用小等优势,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但一直以来我国的医用同位素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供应不稳定,制约了下游产业发展。秦山核电的商用重水堆核电机组具有堆芯中子通量高、不停堆换料、运行稳定等优势,为同位素规模化稳定生产提供了独特条件。”秦山核电有限公司辐照同位素中心主任孟智良表示,6月14日,钇-90玻璃微球在秦山核电顺利出堆,标志着我国已掌握商用堆批量化生产钇-90核素的核心技术。
第一时间拿到出堆数据的浙江颐核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顺年分外激动。“根据反馈,这批产品的各项核心指标十分优越,部分指标已经优于国际上的同类产品。”余顺年告诉记者,在中国,同位素产业具有万亿级的市场潜力和巨大的社会价值。以肝癌特效药钇-90为例,进口一针价格就需要35万元。而随着我国掌握商用堆批量化生产钇-90核素的核心技术后,企业研发同类产品的定价有望控制在20万元以内,“如果能纳入医保,价格还会大幅降低,将大大减轻患者负担”。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约450万例,死亡约300万例。使用含有放射性核素制成的治疗类放射性药物,能靶向摧毁癌细胞,这种“微型核弹”是人类探索攻克“癌症”的最前沿技术。
6月25日,由秦山核电生产的镥-177正式供应市场,年辐照产能超万居里,可完全满足全国市场需求。这标志着我国继碳-14规模化供应、钇-90具备规模化辐照生产能力后,在医用同位素自主生产领域实现又一关键突破。
核素的稳定供应、核医学领域的突破,给了海盐因“核”而兴更强的支撑。
“目前,海盐正依托秦山核电商用重水堆可大规模稳定生产同位素的独特优势,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引,全力打造以同位素产业及其关联产业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海盐县商务局局长曹卫益介绍,目前,海盐县已累计招引落地国内外行业龙头诺华、中国同辐、法伯新天等项目26个,总投资超90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00亿元。
记者日前在秦山核电基地西侧看到,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已经拔地而起,产业园核心道路同兴路上,两侧的项目正在“拔节生长”。路南侧的中核秦山同位素生产基地项目已经投产,北侧两个工地则火热建设中。诺华项目、法伯新天项目、颐核项目等均已开工建设,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全国“救命核药”的主要生产区域。
“我们选择入驻海盐,看中的是海盐是秦山核电的所在地,以海盐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又集中了全国30%至40%的三甲医院资源,当地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能为受同位素半衰期制约的产品运输节省时间。”余顺年透露,企业已与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达成合作意向,计划从全国筛选约十五家医院同时开展临床试验,力争2027年三季度实现钇-90“核药”上市。
从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在海盐首次并网发电,到2010年海盐与中核集团携手共建“海盐·中国核电城”;再到如今,秦山核电为中国“核药”生产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海盐与秦山核电的融合之路上,“国之所需、民之所向”的初心潮涌。
乡愁的味道:从千年海塘延展出的“文旅之乡”
从“鱼鳞海塘”“海盐绮园”到“三毛漫画”“余华文学”,再到“浙派古琴”“沈荡黄酒”……当别处还在贩卖风景时,海盐已将文化熬成了卤,并“咸”出了层次感。
假山怪石嶙峋,小径蜿蜒通幽,一步一景,皆成诗画。作为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取景地,海盐绮园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五一”期间,来到绮园游览的山东游客侯淑源告诉记者,在绮园,他们不仅领略了移步换景的园林艺术,还听到了原汁原味的海盐腔戏曲表演,更尝试了滚灯制作等非遗技艺,这种“看得见、听得着、摸得到”的文旅体验,让游客玩得尽兴又长了见识。
钱塘江流域的鱼鳞海塘历经460余年,依旧屹立于东海之滨,并成为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
据海盐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科科长黄彩霞介绍,目前,海盐鱼鳞海塘基本保存完好,仍发挥一线海塘的御潮作用。近年来,鱼鳞海塘和东海的浪漫日出构成了自然与人文交汇的新兴景观,成为全国游客游览“打卡”的胜地。
而当作家余华说出“最美的日出就在海盐”时,在海盐鱼鳞海塘圩堤上,顿时涌入成千上万的游客。只为看余华笔下“最美日出”的安徽游客汪蓉近期专程来到海盐旅游,“我是余华老师的粉丝,不同于山间日出的壮丽,站在古海塘圩堤上看日出,遥想人与海的岁月搏斗史,感觉很特别”。
前段时间,游客麻春雅从湖州赶来海盐沈荡镇游玩。她忍不住感慨道:“走在海盐的胜利饭店和官酱园,看到墙上的‘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有种与余华同游的美妙错觉。”沈荡酿造副总经理庞卫华说:“很多游客来沈荡酿造就是冲着余华老师而来,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周玲表示,3年前,海盐发布“余华文学地图·沈荡篇”,串联起千亩荡、胜利饭店等余华作品中的场景。一时间,大批文学爱好者前来沈荡“为情怀买单”。2025年1—5月,海盐县接待全域游客数407.2万人次、同比增长23%;接待过夜游客人数145万人次,同比增长28.6%,增速均列嘉兴市第一。
除了名景、名人IP游,海盐县把非遗文化的活化利用作为文旅发展的重要抓手。
据周玲介绍,海盐县拥有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8项、市级57项。近年来,当地围绕灶头画、纸艺、米酒、滚灯等非遗资源,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这些活动成为拉动当地旅游的重要“引擎”。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海盐滚灯”为例,该非遗项目通过现代化表达和艺术化呈现,每年吸引上万人次游客到海盐观赏。
千年咸潮涌,今朝风正劲。海盐,这座镌刻着盐晶记忆的千年古邑,正以文化为笔、产业为墨、科技为砚,在新时代的画卷上挥毫泼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