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至4日,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在哈尔滨举办。本届年会以“新质生产力:新智造 新消费 新生态”为主题,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旨在借助新质生产力引领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8月3日,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创新与产业落地论坛”在哈尔滨举行,论坛以“智赋百业 慧启千行”为主题,旨在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对话平台,积极探索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共振之路。在“数智赋能 健康中国”圆桌对话环节,多位嘉宾围绕“数字技术创新成果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实际应用落地”“如何建立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形成推动数智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等话题,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数智健康的新路径。
“数智赋能 健康中国”圆桌对话
加速数字医疗技术创新成果落地,惠及更多患者
在数字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健康领域正成为数字技术创新成果大展身手的广阔舞台。大数据为个性化医疗方案绘制出科学蓝图,远程医疗技术让优质医疗资源突破地域限制,惠及更多患者。
然而,从数字技术的创新突破到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实际落地应用,这中间并非一帆风顺,还存在着诸多挑战与阻碍。比如技术标准的不统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医疗行业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以及跨领域合作的协同机制等。
盐城超级计算中心副主任、是石科技总经理毛运航
谈及如何加速数字技术创新成果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实际应用落地,盐城超级计算中心副主任、是石科技总经理毛运航指出,推动数字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落地应用,既要体现人文温度,又要保障数据安全。其中,解决优质标注数据的隐私保护难题以及实现跨机构数据打通是关键所在,需要政策的有力引导、隐私计算技术的可靠支撑以及跨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三者共同发力,为数字医疗的蓬勃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如今,借助手机就能轻松完成排号流程,极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毛运航指出,让医疗科技真正“有温度”,必须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需求。目前大模型技术正在积极发挥作用,通过构建丰富的语言数据库,能够实现不同语言的交互,“如此一来,即便老年人只会说方言,也能与医院屏幕顺畅沟通,清晰描述自身病情,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这一群体。”
上海轩任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刘祖光
上海轩任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刘祖光表示,上海轩任科技专注于AI心理大模型和AI心理促进平台,其工作与早期预警和筛查紧密相关,旨在构建全数据链并实现智慧干预,“作为一家AI系统企业,公司业务覆盖学校、军警和医院等多个领域。”他表示,公司会从每个客户、场景和行业的具体需求出发,将AI技术与需求深度融合,同步推进技术迭代与对场景落地需求的理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核心价值。
环球青鸟智慧医康养首席运营官罗晨鹂
环球青鸟智慧医康养首席运营官罗晨鹂表示,数字技术要实现应用落地,关键在于与一线场景充分融合。以智慧康养服务为例,环球青鸟既具备软件研发能力,又开展了大量一线服务,“例如我们在双向语音呼叫服务中,有老人听不懂设备中的方言语音,公司便与设备厂家合作改进,老人的满意度因此大幅提高。”罗晨鹂说,考虑到很多老人生活节俭,若能在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打造出可行模式后再进行推广,将更有利于技术落地。
加强跨界融合思维,培育数智健康行业复合型人才
数智健康的蓬勃发展,也正在深刻改变着医疗健康领域的方方面面。在这一进程中,如何培育兼具双素养的人才,是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当前,数智健康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怎样培养既懂医疗健康又懂数智技术的专业人才,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副院长李德海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副院长李德海认为,大学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浪潮带来的不断变化。他强调,面对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具备跳出当前框架思考世界发展的能力。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性和颠覆性的人才至关重要。
“教育作为人才成长的基石,必须与时俱进,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融合能力,让学生在多元知识的碰撞中激发创新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从而为数字技术创新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落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李德海说。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吴记勇
对于数字健康领域的人才培养,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吴记勇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当前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整体培养体系中,往往过于侧重专业细分与单一技能培训。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更为紧迫且重要的是加强跨界融合思维的培养。
他强调,当新技术出现时,关键在于思考如何将本专业、本行业与新技术相结合,借助新技术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培养具备跨界融合思维的人才,对于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多元协同解锁未来医疗新可能,推动数智健康发展形成强大合力
在“数智赋能健康中国”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其发展涉及多个主体。政府部门负责政策制定与资源统筹,科技企业拥有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能力,科研机构专注前沿技术研究,医疗机构则是数智健康应用落地的关键场所。
不同主体从各自立场出发,应如何建立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以形成推动数智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对此,毛运航认为数据是关键要素。在他看来,当下算力已非科技发展核心限制因素,随着算力提升,医疗技术计算取得诸多突破。然而,目前优质标注的医疗数据十分匮乏,医疗行业高度依赖医生的经验,医生接触的样本数量越多、处理过的问题越复杂,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因此,为智能系统和大模型储备充足的数据样本意义重大,这能够帮助年轻医生或者偏远地区的全科医生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进而拓展医疗分析和处理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毛运航说。
刘祖光表示,搭建协作平台至关重要,“在确保数据合规的前提下,可探讨搭建协作平台,实现标准互通、服务共创以及身心深度融合。如此一来,心理行业、心理技术与人工智能心理有机结合,能够为健康中国建设以及其他健康行业的同仁提供有力支撑。”
罗晨鹂指出,先进技术的应用构建起了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首先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开展紧密的协同合作:“以医养结合为例,卫生健康、医疗保障、民政等部门需实现业务层面的深度融合,在支付方式上也要形成协同机制,例如不断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此外,在数智健康服务的具体场景中,也存在协同需求。比如,当老人家中的智能硬件设备发出报警信息后,运营中心若要迅速实施救助行动,就必须向公安部门进行备案,这一系列流程的顺利推进都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协同努力。”
展望未来,吴记勇对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人工智能将在疾病认识、病理分析、新药创制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他期待人工智能能够在疾病治疗模式上实现更大的突破,从主动预防干预到慢病管理,全方位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